展覽

  1. Events
  2. 展覽

Views Navigation

Event Views Navigation

Today

林穴回顧展 (展期延長)

林穴與香港藝術中心的關係深遠,1990年參觀中心的畫展時受到啟發而展開創作之路,1995年首次參與的展覽正是中心策辦的「宏利藝術新進作品展」。其後亦參與香港藝術雙年展(1998)、第五十五屆威尼斯雙年展等許多不同展覽。是次回顧展覽將展出林穴尚未發表的創作、過往具代表性的作品及文獻,呈現藝術家數十年間融合自然與意識的玄思冥想與哲思,並透過松樹系列創作,呈現林氏近年所關注的內容與啟發。 林穴(1968-2020) 「繪畫像是邀請函,讓我們向內在探看,傾聽未被命名的事物,傾聽空白沉寂的聲音。」 1968年出生於福建,五歲移居香港,林穴是一名自學成才的藝術家,一生醉心嚮往大自然的奧妙,從繪畫中體悟天人合一的境界。他以尖削的竹枝末端作畫,繪出纖細的線條。作品筆墨構圖緊密,層次變化豐富,活現一個圓滿的微觀世界,蕴育了各種珍奇活潑的生物,鳥獸草木及山石景致。

「回眸琴韻二十載 」定光琴2021個人藝術展

Venue: V54 駐留大宅 Art Residence (香港跑馬地山村道54號 Hong Kong

尋找人生的不同意義,可說是前駐留藝術家定光琴(Mediha),過去二十年創作上的探索主旨,分別長居於英國及香港的她,在年齡與經歷的滋長下,心靈迎來各種不同的衝擊與覺悟,反映在是次展覽中七個不同系列的畫作中,讓觀眾透過作品的用色與技法,走進她的藝術視界。 展場亦擺放了由藝術家設計多款紀念手提包,讓觀眾把藝術作品化為生活點綴,凡於展覽期間購買藝術家作品,所有收入將有兩成捐贈予本局「社區青年藝術計劃 」,繼續支援及推行青年藝術活動。 協作伙伴:Blink Gallery 鳴謝:I Support Water (贊助開幕飲品) 攝影:Jason Wong 👉 「回眸琴韻二十載 」定光琴個人藝術展 即日至28/5/2021 (週一及二休息) 預約入場 https://forms.gle/mAmeAAZDHWXrarKc7 延伸節目:音樂X藝術 - 女性藝術家分享會

「On the road」Stella Lam旅行插畫展

插畫家Stella Lam展出多張手繪原畫,作品圍繞在外旅行的種種,亦會為展覽設計獨有產品。適逢大家幾乎兩年不能出國旅遊,希望是次展覽能慰藉大家悶悶的心,於美美的花舍靜心欣賞帶大家通往外地的作品。 Stella預告將會於展覽時段星期六駐場(詳情可留意她的Instagram最新消息! /),到時候,將會有即場似顏繪呢!!

「本來無一墨」展覽

藝穗會 陳麗玲畫廊 香港中環下亞厘畢道2號 香港, 香港

著名現代水墨畫家馮永基二十三位水墨課程學員,將於五月底在藝穗會畫廊舉辦聯展。 是次展出作品,涵蓋由傳統衝破現代的嘗試,亦有從二維轉化三維的面向 ; 展場佈局凸顯和諧中呈現自我,大合奏成共融空間的水墨樂章。 2021年5月27日 (星期四) 上午11時 ‑ 下午5時 (6小時) 2021年5月28日 ‑ 31日 (每日) 上午11時 ‑ 下午7時 (8小時) 2021年6月1日 (星期二) 上午11時 ‑ 下午3時 (4小時) 展覽查詢 9218 1266 場地查詢 5616 1233 (WhatsApp) [email protected]

賢日子Ian Chan Fanart Show

D2 Place 荔枝角億利工業中心310室(D2戲院對面), Hong Kong

展出由水彩畫家Cha cha繪畫的Ian畫作,以及將於現場作水彩繪畫示範 Cha.cha.painting簡介 平面設計師及郵票設計師,喜愛水彩,更喜愛Ian,是Ian的Hellosss,期望以畫作令更多人認識及喜歡Ian。  

「陶氣」2021 新會員聯展

同一種泥,不一樣的感覺;同一工具,不一樣的效果;同一温度,不一樣的窯燒結果。 這就是陶 。這就是陶氣展 21 位不同藝術背景和美學觀的陶藝家,一同參加 2021 年的聯展。 21位陶藝家都是2013年至2021年期間加入香港當代陶藝協會成為會員。是次展覽主要展示香港當代陶瓷藝術原創作品。展品包括陶器、雕塑和裝置藝術。 「陶氣」2021 新會員聯展 開幕儀式:      7月3日下午2時 地點:             藝廊入口對外中庭 將舉行簡單而莊重的迷你窯點火儀式,歡迎大眾參觀。 7月3日至4日將有4項不同的陶瓷活動:學術討論、陶藝心理治療、成人和兒童工作坊,以及手工製作的迷你柴窯燒製示範。 歡迎公眾參加   參展藝術家 Participating Artists: Monica Chan 陳智游 Priscilla Chan 陳宜貞 Yolanda Chan 陳玉蘭 Reed Cheng 鄭明輝 Ryan Cheng 鄭禮仁 Cheung Man Ho 張文豪 Solan Chiu 趙素蘭 Blanche Ho 何敏儀 Ryan Hui …

Marlon Mullen 首次香港個展

MDC Massimo De Carlo 中環畢打街12號畢打行320室, 香港

MASSIMODECARLO 正舉行美國藝術家 Marlon Mullen 展覽。 Marlon Mullen 1963 年生於加利福尼亞州的里士滿,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和表達性失語症。他自1986 年一直在 非牟利的NIAD 藝術中心工作 他通過繪畫找到與外界互動的方式—經常用豐富而充滿活力的筆觸,臨摹藝術刊物、拍賣目錄、以及藝術家專著的書頁。他習慣將畫布平放在桌上,俯視畫面,用丙烯顏料在畫布以自然混合的獨特方式重現文字。他不善口語交流的缺陷轉化為創造文字的力量。他對條形碼也很著迷,他繪製雜誌封面時,條碼中平行的黑色標記便成為主導色。 Marlon Mullen 在香港的首次個展展現了 2014 年至 2019 年的一系列作品。其最新品 “Untitled” (2019) 曾於 2019 年在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 SECA 藝術獎展覽展出 。 Marlon Mullen 的作品曾參與許多重要群展,包括:SECA藝術獎展,SFMOMA,舊金山,加利福尼亞(2019年);惠特尼雙年展,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紐約,紐約(2019 年);WAY BAY 2,加州伯克利大學藝術博物館與太平洋電影檔案館(BAMPFA),伯克利,加利福尼亞(2018年);AFFINITY,北加州藝術博物館,奇科,加利福尼亞(2017年);UNDER ANOTHER NAME,哈萊姆工作室博物館,紐約,紐約(2014年至2015年);CREATE,BAMPFA,伯克利,加利福尼亞(2011年)。 藝術家也曾於2014年獲得WYNN NEWHOUSE AWARD。 其作品被各大博物館收藏,包括: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加利福尼亞;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紐約;伯克利藝術博物館,加利福尼亞;亞特蘭大高等藝術博物館,喬治亞;ICA邁阿密,佛羅里達;波特蘭藝術博物館,俄勒岡;RISD 博物館,羅德島;哈萊姆工作室博物館,紐約。

Healing Architecture 展覽

PMQ 香港中環鴨巴甸街35號 S507, 香港, 香港, 香港

香港是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石屎森林」密集而擁擠,叫人喘不過氣來。畢業於香港大學建築系的藝術家 Ricky Luk (含蓄),是次與香港大學建築學系合作以「治癒建築」為主題進行互動藝術創作,讓來者能夠用留白去喘息,關注城市環境與心理健康的聯繫。 含蓄在2012年自香港大學取得建築學碩士學位,及後在2014年開展插畫家和視覺藝術家的職業生涯。他的第四本繪本《累倒就躺著不要動》已於7月中旬出版。他曾多次與香港大學的伙伴合作,包括有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和精神醫學系;現為「南丫說:」公共藝術計劃駐島藝術家。此計劃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藝術推廣辦事處籌辦,透過結合考察研究及多感官藝術形式,道說南丫島的人情風光和歷史往事。 參觀者可以在這三個星期的展期内與藝術家現場互動,及見證展覽的建構過程。每週四和六為工作室開放日,歡迎公眾透過此平台報名參與。

「于一蘭:直到我們再度相擁」 于一蘭個展

The Mills 南豐紗廠 荃灣白田壩街45號CHAT, The Mills, 45CHAT 六廠, 香港

來自馬來西亞沙巴、國際上享負盛名的當代藝術家于一蘭將於香港舉行首個個人展覽——「于一蘭:直到我們再度相擁」。展覽通過新的委約作品和現有作品、開放式舞台表演體驗以及眾多的互動和共學項目,展現馬來西亞沙巴人民的抗逆精神。展覽呈現及對照香港和馬來西亞在殖民時期的本地文化和生活方式。 于一蘭的公共藝術實踐將歷史與當下融為一體 于一蘭出生、居住及工作於馬來西亞沙巴州亞庇,以數碼修飾現成影像及歷史檔案展開其藝術實踐,透過作品回應馬來群島的現代歷史、昔日的殖民背景以及現今的後殖民時代。于一蘭透過數碼處理舊照片和歷史檔案中的圖像,多角度解構歷史敘事,展現在整個東南亞的地緣政治歷史中因多元種族而形成錯綜複雜的文化身份。 于一蘭嚴謹審視影像生成及物料性質,精心挑選作品的物料及應用的技術。回應CHAT六廠原身為紡紗廠的歷史,于一蘭將展出過去和近期強調紡織品重要性的作品,不僅僅因為該媒介能積極回應馬來群島的殖民歷史,也因為其能綜合代表該地區複雜的多元民族文化身份。 于一蘭近年的作品和藝術實踐轉向與沙巴原住民社群合作,包括杜順/姆律陸地族人及薩馬/巴瑤族海上原住民。通過集體製作織墊這種具有多種功能和文化意義的傳統日常用品,于一蘭旨在連接歷史上對立的社群,化解仇恨並嘗試正視土著文化的技術、傳統和社群。 受經典粵語流行曲啟發的新委約作品 在 CHAT六廠展廳內,參觀者會欣賞到一件全新委約、編織著多行文字的墊子作品。該作品的文字是具象徵性的粵語流行曲歌詞。這件織墊展示了香港和馬來西亞之間超越彼此殖民歷史的跨文化影響,直指本地文化和生活方式。這作品進一步邀請觀者思考主流的同質文化,對比不同族群同處一個文化空間的共同經歷。 公開邀請表演者在南豐紗廠紗廠坊的裝置中演出 今年8月7日至9月26日期間,在南豐紗廠紗廠坊將有CHAT六廠特別展出。兩張大型手工織墊將由天花板向下懸掛,地台上有一個名為《表情符號織墊》的織墊,充當與公眾互動的舞台。懸空織墊之間垂下一件色彩繽紛的帶狀作品,作為空中和地面的連繫。展覽期間,CHAT六廠將邀請本地藝術文化團體和藝術家進行表演,並公開召募各式各樣的人才共同參與。

致一直堅持的香港運動員——TeamHK插畫特展

九龍龍國際展貿中心地下中庭及STAR HALL 九龍灣, 香港

以《運動人學園》為主題的運動博覽2021 將於8月13至15日舉行,場內同時舉行香港首個運動插畫展「致一直堅持的香港運動員 —— TeamHK 插畫特展」,展出14位插畫師筆下共23位本地運動員的畫像,向運動員致敬! 運動博覽2021 Sports Expo Hong Kong 「#致一直堅持的香港運動員 —— #TeamHK插畫特展」 地點: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地下中庭及Star Hall 開放時間:8月13-14日 11:00-20:00 ; 8月15日 10:00-19:00 入場費:35元(部份展區免費)

35HKD

高旗將雄作品展

觀塘巧明街116-118號萬年工業大廈2樓O2O Mall A19號 觀塘巧明街116-118號萬年工業大廈2樓O2O Mall A19號, Hong Kong, State, 香港

47 日和店主邀得日本插畫家高旗將雄老師在港舉行作品展。 雖然因疫情關係,老師未能親身到港跟大家見面,不過也帶來了一些新作品和小驚喜~以簡單線條、療癒畫風俘虜人心的高旗老師,這次除了展出絲網印刷版畫,還有極罕有的木雕作品。向來喜歡收集日本鄉土玩具的他,近年也開始自己做起木雕來,作品主要為以他最喜歡的熊為主題,當中的細緻表現一定要落足眼力欣賞!

「藝術要有形—呂壽琨的尋禪之道」展覽

香港藝術館 香港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0號, 香港, 香港

香港藝術館由 8 月 13 日起舉行「藝術要有形——呂壽琨的尋禪之道」展覽,展出四十一幀香港水墨大師呂壽琨的館藏作品,以及十一幀由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借出的藏品,讓觀眾認識這位現代水墨先行者的藝術創作歷程。 2021年8月13日 ‑ 2022年4月8日 (逢星期一至三,五) 上午10時 ‑ 下午6時 (8小時) 2021年8月14日 ‑ 2022年4月10日 (逢星期日,六) 上午10時 ‑ 下午7時 (9小時) 2021年12月24日 (星期五), 2022年1月31日 (星期一) 上午10時 ‑ 下午5時 (7小時) 呂壽琨(1919-1975)是香港新水墨運動的先驅,在六十年代本地藝壇大放異彩,對現代水墨藝術的發展影響深遠。他精研中國歷代繪畫和西方現代藝術理論,透過臨摹中西經典作品,山水寫生,以及筆墨和構圖新形式的實驗,創作出獨特的水墨新風。 呂壽琨認為藝術必須有「形」。「形」本源於天地萬物所呈現的物象,而藝術家的創造才能成就藝術上的「形」。參觀者可從今次展覽中的「萬物有形」、「古今參悟之形」和「悟禪之形」展區,跟隨呂壽琨創作上的創新思維,了解他如何臨摹學習中西前輩大師,不斷提升筆墨技藝;透過觀察大自然和寫生,在身處的環境中發掘新「形」,並在創作中注入東方哲學思想,終成就了他獨特的禪畫系列。